-
【襄州区招商】襄州区19个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 总投资66.3亿元助力产业升级
襄州区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签约、开工、竣工1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6.3亿元。这些项目涵盖建材生产、农产品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一、项目集中开工推动产业新动能 襄州区在古驿镇工业园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6个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其中,襄阳鼎誉建材生产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将提升当地建材产业竞争力。其他开工项目涉及高端制造、环保材料等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竣工项目提升产能与资源利用率 4个竣工项目总投资12.9亿元,包括襄阳鲁花四期产能提升扩建项目,进一步扩大食用油生产规模。金地天成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三、集中签约项目拓展产业链 9个签约项目总投资35.9亿元,涵盖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领域。襄阳麦之味公司面粉加工生产项目将完善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提升附加值。这些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增强襄州区产业集聚效应。 四、重大项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集中开竣工及签约活动是襄州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10
-
【襄州区招商】襄阳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落子襄州 助力汽车产业链强基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襄阳市以招商引资为核心抓手,正式将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项目选址落定襄州区双沟镇。该项目旨在打造华中地区领先的铸造产业平台,为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关键配套,通过补链强链优化供应链生态,提升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 一、选址襄州双沟镇的战略意义 襄州区双沟镇位于襄阳市东部,紧邻汉江黄金水道和高速公路枢纽,具备便捷的原材料输入与成品输出物流条件。依托襄阳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基础,选址在此可最大化发挥产业集群协同效应,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公开资料显示(如襄州区政府工作报告),该区域产业规划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主导发展方向,与绿色智能铸造园高度契合。湖北省政府此前发布的制造业振兴行动方案也强调,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此次选址正是对省级战略的落地响应。 二、项目对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价值 铸造作为汽车制造的核心上游环节,直接影响整车生产效率和成本结构。目前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东风、日产等多家头部车企,但高端铸造件仍需依赖外省采购。新建产业园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标准,引进自动化铸造线、3D打印精密成型等先进技术,填补本地产业链缺口。据湖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产业链分析报告,园区建成后可为半径50公里内的车企缩短30%以上采购周期,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通过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和集中治污设施,实现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超过20%。 三、创新建设管理机制保障实施 为加速项目落地,襄阳市成立市级工作领导专班,统筹规划制定与跨部门协调,实施市、区两级联建机制,明确由襄州区政府承担土地征收与基础设施配套责任,市级职能部门负责产业政策与环保标准把控。园区规划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模式,一期重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及共享检测中心,二期布局研发中试基地。这种模式在襄阳(东津)科学城等项目中已成功验证,可有效避免重复建设。生态环境部门同步介入环评流程,确保从源头符合《铸造行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等国家规范。 四、基础配套与环保设施同步推进 目前水务集团已启动双沟镇工业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新建10万吨级加压泵站满足园区需求;电力部门规划从500千伏变电站引出双回路供电专线,保障高耗能设备稳定运行。同时依托汉江双沟港区建设多式联运码头,实现铸件产品“水铁公”无缝转运。在环保领域,园区配套建设集中熔炼中心与粉尘回收系统,并同步引入第三方危废处理企业驻场服务,实现全过程污染防控。这些措施参考了江苏盐城、河北泊头等国家级绿色铸造基地的经验,确保园区达到生态环境部“绿岛”项目标准。 五、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前景 该园区是襄阳市“十四五”制造业倍增计划的关键载体,未来将与谷城再生资源产业园、老河口精密制造基地形成产业链三角协同,共同构建鄂西北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走廊。根据湖北省发改委公示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此类专业园区将推动传统铸造向“精密化、轻量化、复合化”转型,加速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相关成果将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进一步巩固湖北省在全国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
2025-07-09
-
【襄州区招商】襄州区强化招商引资背景下的精准金融服务助小微发展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襄州区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力度。襄州农行积极响应国家及上级金融管理部门的号召,聚焦小微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迅速推出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举措,包括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以及开辟融资绿色通道,为区域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先保障融资需求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的冲击,襄州农行将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营作为核心工作。该行充分运用总行及湖北省分行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主动对接区域内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集中信贷资源优先予以满足。在特殊时期的上半年,该行贷款投放总量达到一个显著规模。在细分领域,重点加大了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的支持(即通用个贷),确保其周转需求;同时稳步提升对小微企业法人主体的信贷供给(法人贷款);还特别注重强化了对涉农小微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三农"贷款),确保重点领域资金不断链。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当时各类客户群体普遍面临的临时性资金短缺压力,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民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为高效解决小微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襄州农行打破常规,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受困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该通道的特点是流程更简化、审批更迅速、响应更及时。一是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对符合条件、用于复工复产、维持必要生产经营的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最大限度压缩内部流转时间。二是下放审批权限或采取平行作业、线上审批等方式,缩短决策链条。三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广线上申贷、用款、还款,减少非必要的线下接触,提高服务便捷性。通过绿色通道,襄州农行为多家陷入临时困境但有市场前景的小微企业快速注入了急需的营运资金,帮助其维持了供应链的稳定,保障了订单的交付,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市场主体的认可。 三、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切实降低融资负担 襄州农行深刻理解小微企业在特殊时期的成本压力,积极响应人民银行关于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的政策导向,以及监管部门关于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明确要求。该行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减轻小微客户的财务负担:一是积极争取并充分运用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等资源,精准滴灌普惠金融领域。二是主动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在内部FTP定价上给予大幅度倾斜,确保优惠利率有效传导至终端客户。三是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及该行总分行关于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相关支付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的规定,能减尽减、应免尽免。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和费用减免"双管齐下",显著降低了区域内普惠小微企业客户的综合融资成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助力客户渡过经营难关。 四、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襄州农行的相关举措并非临时应急之策,而是着眼于构建服务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金融支持体系。在特殊时期的强力支持之后,该行持续深化服务模式:一是不断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和融资方案,如"纳税e贷"、"抵押e贷"、"链捷贷"等线上化、场景化产品,满足其"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二是深化"网格化"服务和"名单制"管理,组织客户经理下沉服务,主动走访对接小微园区、专业市场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挖掘需求,精准施策(即"一企一策")。三是加强与襄州区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局、各街道社区的联动,形成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机制,更有效地识别和帮扶有潜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市场主体。后续数据显示,襄州农行对襄州区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保持了持续性和稳定性,信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为优化襄州区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小微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2025-07-09
-
【襄州区招商】襄州“三项会商”机制提升巡察质效 护航发展与招商引资
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通过探索建立“三项会商”机制,将巡察工作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在精准发现问题、强化整改落实中优化政治生态,为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该机制通过系统性、全流程的协同联动,推动巡察工作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实现监督质效与治理效能双提升。 (一)巡前会商:精准画像奠定坚实基础。在巡察工作启动前,襄阳市襄州区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多部门联动、全要素分析”的信息收集模式。巡察办牵头对接纪检监察、审计、信访、财政等职能部门,全面梳理被巡察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执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历史数据和风险隐患。通过“组办会商”形式,巡察组与巡察办共同研判被巡察单位的职能特点、权力运行轨迹和廉政风险点,重点关注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相关的行政审批、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提前明确巡察方向和监督重点,确保进驻后能够精准发力、有的放矢。 (二)巡中会商:靶向突破提升监督精度。巡察过程中,襄阳市襄州区建立“动态会商、即时研判”机制,由巡察办对各巡察组开展“嵌入式”指导。针对巡察发现的涉及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营商环境优化、群众急难愁盼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实行“巡察+纪检监察”联合会商制度,邀请纪检监察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线索研判,从违纪违法构成要件、证据链完整性等角度提出专业意见,确保问题定性准确、处置恰当。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惠企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发改、商务等部门沟通核实,推动边巡边改、立行立改,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三)巡后会商:协同整改强化成果运用。巡察结束后,襄阳市襄州区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多层会商”推动整改走深走实。首先由巡察办与巡察组集中会商巡察报告,反复打磨问题表述、精准提炼典型案例,确保报告既能客观反映被巡察党组织的“病症”,又能开出切实可行的“药方”。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行“巡察+相关职能部门”多方会商模式,围绕被巡察单位在履职尽责、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共性问题,组织组织、编制、财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根源,提出系统性整改建议。对涉及招商引资环境优化的整改事项,明确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跟踪督办,确保整改措施与惠企政策落地、项目服务提升等工作同频共振,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通过“三项会商”机制的常态化运行,襄阳市襄州区巡察工作的系统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不仅推动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在强化监督协同、凝聚治理合力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该机制的深入实践,为基层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襄州方案”,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7-04
-
襄州区:项目落地投产跑出“加速度”
襄州区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投产跑出“加速度”。2023年5月,恒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激光焊接机生产线调试投产,该项目从签约到建成仅用60天,实现“签约即开工、建成即投产”,成为区域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的生动注脚。 (一)优化营商环境,审批流程“再提速”。襄州区聚焦项目落地关键环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企业开办、项目立项等流程整合优化,压缩办理时限。针对重点产业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减少审批环节。恒川激光项目落地过程中,相关部门同步推进工商注册、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确保项目签约后快速启动建设
2025-06-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